北宋因为没有长城防线掩护,就靠人墙来捍边,重点就是西北两边。西面是防御西夏,从今天的晋西北到陕北,甘肃东部的庆阳,南部的天水,一直绵延到甘南一带,这条漫长的边防线上就投入了四十万人左右。后来因为开拓河湟,还从外地抽调部队,同时在当地招募了不少人。到北宋灭亡时,西军是宋军各部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,也是被朝廷视为唯一能够对抗金军的部队。在金军第一次包围开封时,也是西军的救援,才迫使金军在达成合约后仓皇北撤。河北方面,因为无险可守,军事上比较被动,是北宋立国之初的重点防御地区,不断在这一带囤积重兵集团。不过,从澶渊之盟后,宋辽双方经历了比较长期的和平时期,没有再发生大规模战役,军队战斗力下降比较快。后来辽国南侵,宋军再次调集军队防御,同时也增加了这里的兵力。到宋金夹击辽国时,北宋在河北方面又增加了兵力。但河北的宋军战斗力因为长期处于和平时状态,战争经验不足,战斗力很一般,在北宋末期的宋军中,处于中等偏上水平。辽国灭亡后,虽然北宋如愿得到了河北北部燕云一带,但没有来得及构筑防线,金军就开始南下,宋军主将郭药师直接投降了金军。常驻北宋都城开封附近拱卫京畿的禁军,大约有十多万人,但平时养尊处优,战斗力比较一般。此外,朝廷还在东南、西南等各地驻扎着一些禁军部队,总人数大约也有二三十万人,但总体而言战斗力都不强。一般的说法都是,到北宋灭亡时,北宋禁军数量达到非常惊人的万人的规模,远不止所谓的八十万禁军。但能够在野战中与金军正面作战的部队,主要还是在对西夏的长期作战中锻炼出来的西军,其余部队多数不堪一战,至少不足以在战争初期就展示出较强的战斗力。金军年第一次南下的时候,并没有直接灭亡北宋的准备,分两路南下,东路是斡离不率领,突破宋军河北防线后,直接渡过黄河,包围了开封。西路金军从山西方向南下,但在太原城下遭到了西军的顽强阻击,导致斡离不所率六万金军虽然包围开封,但成为孤军,各地宋军积极勤王,到达东京城下的宋军达到二十多万,斡离不不敢久留,达成合议之后,就匆忙北撤了。之后,西军接管河北和山西防线,但在两年后,金军再次大举南侵的时候,因为宋军指挥混乱,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挥,而且朝廷内部战争意志不够坚决,导致宋军全线溃败,最后被金军包围,北宋灭亡。不过,作为北宋晚期宋军中的精锐,救援河东和开封的西军并不是西军的全部,而是仍然有大量西军部队留守。因此,直到南宋初期,陕西仍然在宋军控制之下,直到和尚原之战宋军全军覆没,北宋西军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此外,南宋初期掩护江淮防线的沿江各军中,如范琼、刘光世,都是属于原来的禁军系统的,也都不同程度的保留了一些原北宋禁军,但规模不大,数量不多,战斗力也不是很强。反而是在战争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岳飞、韩世忠的部队更强一些。此外,虽然北宋晚期号称宋军全军有万人的规模,但是吃空饷历来是承平时期军队的痼疾,所以实际上都有大量空额。也就是说,编制十万人的军队,能有六七万人已经算是不错了。而这六七万人中,真正长期进行比较严格的军事训练,战斗力较强的部队,能有个一两万人,朝廷已经得烧高香了。比如北宋在收复燕山一带后,郭药师上报给朝廷的兵额号称三十万,但实际上他的部队中真正的核心战斗力,也就是他的常胜军,也就七八万人。西军之所以在北宋晚期成为宋军翘楚,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西军长期处于和西夏的战争前线,战争一直在持续,所以,虽然也存在吃空饷的问题,但相比其它各地是要强很多的。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p/pgsp/6567.html |